English

博导市长郭元(日希)

1998-09-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余长安 我有话说

最近,成都一家报纸刊出的一条消息,在该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家民营企业在报纸上称,愿以相当高的年薪,聘请郭元(日希)到该厂工作。几天后,郭元(日希)接受记者采访,谢绝了那家企业,表示要花最大的精力搞好更多的国营企业,而不会为个人的高收入去为某一家企业服务。

郭元(日希)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正在全国畅销的两部学术专著——《资本经营》和《资本扩张》的作者。三个月前,受四川省委之命,他到德阳市上任,当了主管国企改革的副市长,开始用领导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实践,检验他近20年经济改革理论研究的成果。

今年48岁的郭元(日希)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不久便被调到四川省社科院,专门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研究。按照“参与改革,研究改革,指导改革”的思路,从1980年起,他先后同林凌、蒋一苇等著名经济学家一起,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制订了四川工业企业扩权改革、首都钢铁公司体制改革、重庆城市综合体制改革和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等10多项重大改革方案,被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采纳,对我国各个阶段的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郭元(日希)结合这些改革方案发表的30多部(篇)专著和论文,90%以上获得了全国和省和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其中,他参与主编的《现代企业制度论》获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3年,宜宾县将长期亏损的32户国有企业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出售给个人经营,引起一场激烈争论。有人指责其作法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是败家子。当时任四川省社科院体改所所长的郭元(日希)和社科院院长刘茂才等理论工作者经过考察充分论证了这种作法是把国有资产的物质形态变成了可以增值的货币形态,是遵循资本规律的良性流动,而不是流失,因此澄清了人们的模糊认识,使宜宾的这项改革很快取得了“企业增效,工人增收,国有资产增值”的效果。后来,四川省和中央把他们的作法作为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在全省和全国推广。

也是1993年,郭元(日希)等人受四川省委之托,在全省22户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验的研究。在这些企业,郭元(日希)发现,只管生产、不计成本、不问效益是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领导人甚至认为“我的工厂养活这么多工人就是功劳,还谈什么创税利?”联系到一些地方毫无顾忌地重复建设、盲目生产,造成资金极大浪费的情况,他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人们不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资本,更不懂也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使其最大限度地创利和增值;人们不知道,一个企业的效益不好,实质是资本经营质量差;一个地方生产力水平不高,实质是资本经营的水平不高。由于在我国的干部和群众中,对资本,特别是对资本加主义,都有一种憎恶以至恐惧之感,郭元(日希)下决心要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前改革的实际,写一部为资本正名的学术著作,用理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1997年12月,郭元(日希)32万字的理论专著《资本经营》出版发行。在这部著作中,他把马克思的宏著《资本论》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把隐含在资本中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创造性地分离出来,在理论上首次提出资本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资本二重性”概念。社会属性是指资本归谁所有,由资本的所有制所决定;自然属性是指资本天然具有的创利性和增值性,是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共同属性。各种资本都要在经营中追求最大限度的创利和增值,社会主义的国有资本当然也必须这样做。把资本的属性这样一分,就使人们消除顾虑,放手大胆地从事资本经营,名正言顺地追求国有资本的剩余价值,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洋洋16章篇幅的《资本经营》,涉及了企业在资本经营中应涵盖的各方面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和回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受到各方面读者的欢迎,一面市就呈争购之势。在成都,连续一个月高居畅销书排行榜首。在今年北京春季图书展销会上,又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前茅。仅半年,《资本经营》就重印了4次,总印数近20万册,仍供不应求。今年4月,郭元(日希)的第二部学术专著《资本扩张》出版发行,同样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记者在德阳见到当了副市长的郭元(日希),他正忙于这个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的企业资产重组和内部体制改革。郭元(日希)告诉记者,他将充分运用他的资本经营理论,把第二重型机器厂等几家知名特大型企业搞活,使其创利增值,并以此为案例,写出他的第三部学术专著《资本运行》,与《资本经营》和《资本扩张》一起,形成一部紧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理论巨著——《资本通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